# 美股上鏈:潛在的加密資產新敘事近期,某知名加密貨幣交易平台的高管表示正考慮將公司股票代幣化,以實現在其自建區塊鏈上交易美股。這一舉動引發了業內對證券代幣化(STO)概念的新一輪關注。在當前創新相對匱乏的加密市場週期中,這一動向無疑爲行業注入了新的活力。如果相關計劃順利推進,美股有望成爲繼穩定幣和國債之後的第三大類現實世界資產(RWA)在區塊鏈上的代表。若監管環境友好,爲美股代幣提供足夠的發展空間,其規模可能在短期內超越目前的國債代幣化資產,因爲它更符合加密用戶對高波動性和投機性的偏好。與本輪週期出現的其他概念相比,鏈上美股的價值主張更爲清晰,供需雙方的需求也更加明確。其主要優勢體現在:1. 擴大交易市場規模:提供全天候、無國界、無許可的交易環境,這是傳統股票交易所目前無法實現的。2. 優越的可組合性:可與現有去中心化金融(DeFi)基礎設施結合,作爲抵押物、保證金,或用於構建指數和基金產品,衍生出多樣化的應用場景。對於美股上市公司而言,通過區塊鏈平台可以觸達全球投資者,獲得更多潛在買盤。對投資者來說,這爲此前因各種原因無法直接交易美股的羣體提供了新的投資渠道。事實上,美股上鏈的構想並非首次出現。早在2020年,某交易平台就曾嘗試通過發行證券型代幣代表其股票上市,但因監管障礙而擱置。上一輪DeFi熱潮中,也出現過美股合成資產的嘗試,但同樣因監管壓力而逐漸式微。更早在2017年,已有項目推廣過STO概念,即企業通過區塊鏈技術發行代表證券權益的代幣。如今,STO概念重新受到關注,主要得益於監管態度的轉變,從強監管對抗轉向支持合規框架內的創新。在可預見的未來,STO可能成爲本輪週期中少數幾個影響較大、商業邏輯清晰、發展潛力巨大的加密商業敘事之一。在相關標的方面,目前已發行代幣並在主流交易平台上線的正規STO概念項目並不多。其中較爲突出的是一個專爲合規資產打造的公有許可區塊鏈項目,具備身分認證、合規檢查、隱私保護等功能。此外,一些原本專注於國債領域代幣化資產發行的RWA概念項目,也有可能根據合規要求調整產品,以服務於股票的代幣化場景。主流預言機解決方案提供商作爲連接傳統金融機構和區塊鏈的重要橋梁,理論上也將從這一趨勢中受益。然而,STO能否真正興起仍存在諸多不確定性。盡管監管機構近期的舉措顯示出對STO的態度趨於寬松,但用於指導STO發展的明確合規框架何時出臺仍是未知數。這將直接影響相關公司推進計劃的速度。值得關注的是,某監管機構最近舉行的圓桌會議就以"定義證券地位"爲主題,其中一位主講嘉賓來自前文提到的交易平台的法務部門。如果STO相關的合規框架出臺進度緩慢,當前的敘事熱度可能會逐漸降溫甚至消退。因此,密切關注監管動向對於把握這一潛在機遇至關重要。
美股代幣化:STO概念重現 加密市場新機遇待監管明朗
美股上鏈:潛在的加密資產新敘事
近期,某知名加密貨幣交易平台的高管表示正考慮將公司股票代幣化,以實現在其自建區塊鏈上交易美股。這一舉動引發了業內對證券代幣化(STO)概念的新一輪關注。
在當前創新相對匱乏的加密市場週期中,這一動向無疑爲行業注入了新的活力。如果相關計劃順利推進,美股有望成爲繼穩定幣和國債之後的第三大類現實世界資產(RWA)在區塊鏈上的代表。若監管環境友好,爲美股代幣提供足夠的發展空間,其規模可能在短期內超越目前的國債代幣化資產,因爲它更符合加密用戶對高波動性和投機性的偏好。
與本輪週期出現的其他概念相比,鏈上美股的價值主張更爲清晰,供需雙方的需求也更加明確。其主要優勢體現在:
擴大交易市場規模:提供全天候、無國界、無許可的交易環境,這是傳統股票交易所目前無法實現的。
優越的可組合性:可與現有去中心化金融(DeFi)基礎設施結合,作爲抵押物、保證金,或用於構建指數和基金產品,衍生出多樣化的應用場景。
對於美股上市公司而言,通過區塊鏈平台可以觸達全球投資者,獲得更多潛在買盤。對投資者來說,這爲此前因各種原因無法直接交易美股的羣體提供了新的投資渠道。
事實上,美股上鏈的構想並非首次出現。早在2020年,某交易平台就曾嘗試通過發行證券型代幣代表其股票上市,但因監管障礙而擱置。上一輪DeFi熱潮中,也出現過美股合成資產的嘗試,但同樣因監管壓力而逐漸式微。更早在2017年,已有項目推廣過STO概念,即企業通過區塊鏈技術發行代表證券權益的代幣。
如今,STO概念重新受到關注,主要得益於監管態度的轉變,從強監管對抗轉向支持合規框架內的創新。在可預見的未來,STO可能成爲本輪週期中少數幾個影響較大、商業邏輯清晰、發展潛力巨大的加密商業敘事之一。
在相關標的方面,目前已發行代幣並在主流交易平台上線的正規STO概念項目並不多。其中較爲突出的是一個專爲合規資產打造的公有許可區塊鏈項目,具備身分認證、合規檢查、隱私保護等功能。此外,一些原本專注於國債領域代幣化資產發行的RWA概念項目,也有可能根據合規要求調整產品,以服務於股票的代幣化場景。主流預言機解決方案提供商作爲連接傳統金融機構和區塊鏈的重要橋梁,理論上也將從這一趨勢中受益。
然而,STO能否真正興起仍存在諸多不確定性。盡管監管機構近期的舉措顯示出對STO的態度趨於寬松,但用於指導STO發展的明確合規框架何時出臺仍是未知數。這將直接影響相關公司推進計劃的速度。值得關注的是,某監管機構最近舉行的圓桌會議就以"定義證券地位"爲主題,其中一位主講嘉賓來自前文提到的交易平台的法務部門。
如果STO相關的合規框架出臺進度緩慢,當前的敘事熱度可能會逐漸降溫甚至消退。因此,密切關注監管動向對於把握這一潛在機遇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