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親愛的廣場小夥伴們,福利不停,精彩不斷!目前廣場上這些熱門發帖贏獎活動火熱進行中,發帖越多,獎勵越多,快來 GET 你的專屬好禮吧!🚀
🆘 #Gate 2025年中社区盛典# |廣場十強內容達人評選
決戰時刻到!距離【2025年中社區盛典】廣場達人評選只剩 1 天,你喜愛的達人,就差你這一票衝進 C 位!在廣場發帖、點讚、評論就能攢助力值,幫 Ta 上榜的同時,你自己還能抽大獎!iPhone 16 Pro Max、金牛雕塑、潮流套裝、合約體驗券 等你抱走!
詳情 👉 https://www.gate.com/activities/community-vote
1️⃣ #晒出我的Alpha积分# |曬出 Alpha 積分&收益
Alpha 積分黨集合!帶話題曬出你的 Alpha 積分圖、空投中獎圖,即可瓜分 $200 Alpha 代幣盲盒,積分最高直接抱走 $100!分享攢分祕籍 / 兌換經驗,中獎率直線上升!
詳情 👉 https://www.gate.com/post/status/12763074
2️⃣ #ETH百万矿王争霸赛# |ETH 鏈上挖礦曬收益
礦工集結!帶話題曬出你的 Gate ETH 鏈上挖礦收益圖,瓜分 $400 曬圖獎池,收益榜第一獨享 $200!誰才是真 ETH 礦王?開曬見分曉!
詳情 👉 https://www.gate.com/pos
穩定幣演變:從投機工具到收益型數字金融基礎設施
穩定幣:從投機工具到數字金融基礎設施
穩定幣正在從單純的加密投機工具轉變爲全新的數字金融基礎設施類別。截至2025年8月,穩定幣總市值已突破2700億美元,但比規模更重要的是其構成、收益機制和應用場景的分化。
市場正在經歷一個決定性的轉變:從單純追求流動性的美元代幣,轉向可組合、生息的結算資產,這些資產直接對接現實世界現金流和企業系統。本文將深入探討穩定幣的類型演變,以及全球不同地區的監管動態。
穩定幣市場規模
穩定幣已突破加密領域的局限。供應增長主要由USDT、USDC及PYUSD等新興機構代幣推動。如今穩定幣鏈上年結算量已超過Visa和萬事達總和——僅2024年就達27.6萬億美元。最初作爲錨定美元的便利代幣,如今已進化爲成熟的、生息的全鏈現金層。監管機構、支付網絡和財務主管正逐漸以銀行貨幣的同等標準對待穩定幣。某公司在2025年6月成功完成IPO,融資6.24億美元,估值達69億美元,凸顯市場對受監管穩定幣發行方的信心。
截至2025年8月,流通中的穩定幣總供應量爲2695億美元。USDT以1544億美元(57.3%)佔據主導地位,USDC以658億美元(24.4%)緊隨其後。其他重要穩定幣包括USDe(105億美元)、DAI(41億美元)和USDS(48億美元),而FDUSD、PYUSD、USDX等新興或小型穩定幣各自市場份額不足1%。這種集中度既反映了傳統發行方的統治力,也表明新興穩定幣正面臨通過合規性和金融基礎設施戰略整合實現差異化的壓力。
穩定幣正蛻變爲收益引擎
隨着2024年貨幣市場利率突破4%,發行方開始將美國國債代幣化,並將票息收益傳遞給持有者。目前,代幣化國債市值已超過58億美元,盡管利率波動劇烈,仍保持20%以上的季度增長率。更廣泛的RWA(真實世界資產)代幣——包括短期信貸、應收帳款甚至房地產份額——已將鏈上RWA總市值推高至350億美元,分析師預計年底將突破500億美元。
2024年的不同之處不僅在於規模增長,更在於鏈上收益與現實世界資產(RWAs)的直接掛鉤。一年前,持有穩定幣僅爲資本保值;如今,通過以下結構可獲得4-10%的年化收益(APY):
sUSDe:通過Delta中性衍生品和基差交易產生收益,市值達34.9億美元。
USDM:通過百慕大監管架構代幣化的短期國債,市值4780萬美元。
USDY:代幣化的短期政府債券,市值6.36億美元。
Plume Yield Tokens:跨鏈分發貨幣市場基金(MMF)收益,市值2.35億美元。
這一領域值得重點關注。目前已有超過58億美元的代幣化國債在流通,而生息穩定幣的規模正以每季度25%以上的速度復合增長。這些資產模糊了穩定幣、貨幣市場基金和代幣化固收產品之間的界限。
到2026年第二季度,生息穩定幣將佔穩定幣總供應量的15%以上(目前約爲3.5%)。它們不再是單純的DeFi原生產品,而是以合規優先、支持可組合性的底層資產,深度融入RWA生態。
聰明資金的流向:塑造下一代穩定幣龍頭的三大趨勢
某公司推出的穩定幣絕非營銷噱頭——這款市值9.52億美元的穩定幣已深度集成至某電子錢包,支持商戶獎勵功能。某大型銀行的數字代幣更在財資系統中實現日均超10億美元的交易結算。隨着穩定幣加速融入ERP系統、薪資發放和數字銀行架構,我們預計該領域規模將實現10倍增長。
區塊鏈碎片化曾制約行業發展,但某些協議正通過全鏈功能破解這一難題。下一代主流穩定幣將實現"一次鑄造,全網通用"的原生全鏈特性。
"MAS認證"與"MiCA批準"等資質已成爲穩定幣市場的關鍵差異化因素,尤其在B2B和企業資金流中形成實際分發優勢。合規發行方的代幣將在二級市場獲得信任溢價。
在CeFi領域,某支付公司以11億美元收購Bridge Network,昭示傳統支付巨頭布局穩定幣通道的決心。DeFi生態中,某些流動性樞紐、穩定幣兌換池及抵押借貸平台顯著提升資金效率。隨着生態成熟,穩定幣正深度嵌入金融系統各層級,成爲更可信、功能更完善的基礎設施。
監管套利窗口正在關閉
直到2023年,穩定幣發行仍處於監管灰色地帶。如今這個窗口正在快速關閉,最新監管格局如下:
2025年7月18日,《企業擔保票據與監管發行法案》(GENIUS Act)正式生效,標志着美元穩定幣監管進入新紀元。該法案與2025年《數字資產市場明晰法案》(CLARITY Act)共同將合規支付穩定幣明確爲非證券類資產,旨在提供監管確定性、加強消費者保護,並使美國在全球數字資產市場保持競爭力。法案要點包括:
100%儲備要求:穩定幣必須由現金和短期美國國債1:1足額支持。儲備資產不得包含高風險資產(禁止加密貨幣或信貸資產),除特定流動性需求外不得進行再抵押。
透明度與認證機制:發行方須每月公布經審計的儲備金報告;CEO/CFO需對報告準確性進行個人認證。
破產保護條款:穩定幣儲備金獨立托管;持有人贖回權優先於其他債權人(類似銀行存款保護機制)。
收益禁令:禁止算法穩定幣(如UST)和部分準備金模式;僅認可足額抵押的"支付穩定幣";禁止向持有人支付利息(避免被認定爲證券)。
GENIUS法案通過嚴格的儲備金和透明度要求,有望提升消費者信心並推動穩定幣更廣泛採用。明確的監管框架也將吸引更多機構參與,鞏固美國在數字資產監管領域的全球領導地位。
歐盟《加密資產市場法規》(MiCA)實施以下規定:
許可與監管要求:僅持牌電子貨幣機構或信貸機構可發行法幣錨定穩定幣(EMTs);歐洲銀行業管理局(EBA)負責監管"重要"穩定幣;歐元/美元穩定幣發行方必須持有電子貨幣牌照或銀行資質。
全額儲備要求:儲備金必須1:1錨定流通量;60%以上儲備需存放於歐盟銀行(主要穩定幣);僅允許持有低風險資產(政府債券/銀行存款)。
使用量限制:非歐元穩定幣單日交易量超過100萬筆或2億歐元時;發行方將被強制停止擴大使用規模。
算法穩定幣禁令:完全禁止無實質儲備的算法穩定幣;僅認可可贖回的審慎支持型代幣。
截至2025年7月,歐洲銀行業管理局已收到超50家穩定幣發行方的牌照申請,包括某些主流機構正調整業務以符合MiCA標準。
英國將穩定幣視爲受監管支付工具,核心規定包括:
儲備金要求:僅允許法幣全額抵押穩定幣;儲備資產須爲銀行存款/短期國債等高流動性資產。
收益禁令:禁止向持有人支付利息;儲備資產收益歸發行方所有(用於運營成本)。
許可制度:發行方須獲得FCA授權(新型電子貨幣/支付機構牌照);需滿足金融機構級審慎標準:資本充足要求;流動性管理機制;T+1剛性兌付承諾。
創新導向:鼓勵銀行及持牌機構發行支付類穩定幣;重點發展跨境匯款/微支付等應用場景。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推出分級監管方案:
彈性許可制度:發行量低於500萬新元的穩定幣發行方可選擇持普通數字支付代幣牌照運營;超過該門檻需申請大型支付機構牌照並遵守穩定幣專項規則。
優質資產1:1錨定:儲備資產限於現金、現金等價物或AAA級短期主權債券;接受錨定貨幣發行國3個月內到期的國債作爲儲備。
贖回保障機制:用戶享有1:1剛性兌付權(5個工作日內完成);禁止設置不合理贖回費用。
2025年3月新增的穩定幣發行服務牌照允許企業專注穩定幣業務,免除數字支付代幣相關合規負擔。MAS在2025年Q2明確要求穩定幣發行主體必須是在新加坡註冊的銀行或非銀金融機構。
香港《穩定幣條例》將於2025年8月1日生效,核心內容包括:
全額儲備要求:儲備資產市值需≥流通穩定幣面值;僅限港元現金、銀行存款及港美政府票據/債券。
HKMA強制許可:所有在港發行/推廣的穩定幣(包括外幣錨定型)均需持牌;某集團已宣布將申請牌照。
金融機構級標準:儲備資產須由持牌托管機構獨立托管;定期提交運營審計報告;建立嚴格AML/CFT風控體系。
某些銀行與企業已成立合資公司,計劃發行港元穩定幣用於跨境支付。該條例旨在銜接數字人民幣試點,強化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阿聯酋央行(CBUAE)於2025年6月生效的《支付代幣服務條例》建立了穩定幣監管體系,將穩定幣歸類爲"支付代幣"。以迪拉姆錨定的合規穩定幣AE Coin爲代表案例,該框架強調儲備金保障與透明度。核心條款:
本地穩定幣發行:僅限阿聯酋註冊的持牌機構發行迪拉姆錨定穩定幣;需保持全額儲備並接受定期審計。
外國穩定幣限制:僅允許在虛擬資產交易中使用;禁止用於本地支付以維護迪拉姆主權。
反洗錢合規:發行方與托管機構須執行嚴格KYC;建立交易監控系統滿足AML/CFT要求。
數字迪拉姆(CBDC)計劃:央行數字貨幣可能重塑支付生態;國家主導的數字支付體系優先發展。
該框架通過嚴格儲備要求增強了對AE Coin等本地穩定幣的信心,但限制外國穩定幣可能抑制加密市場整體發展。
日本2025年《支付服務法》(PSA)修正案確立了全球領先的穩定幣監管體系,自2025年5月起將穩定幣正式認定爲支付工具。創新要點:
彈性儲備要求:信托型穩定幣儲備資產比例放寬至50%;允許持有日美短期國債等低風險資產。
新型中介牌照:設立"電子支付工具/加密資產服務中介"類別;豁免資產托管型中介的資本金要求。
破產保護機制:借鑑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