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Axie Infinity将Play to earn带入视野,在东南亚几个国家成为国民游戏。2022年初StepN将Earn边界拓展到"X"。随后各种X to Earn项目蜂拥而至,但大多未脱离StepN框架。StepN崩盘后引发关于代币经济的讨论:旁氏设计的利弊、NFT蓄水池的影响、多链产出的权衡等。
这个周期多数项目开始融合多种代币类型。质押型代币更强调未来产出,需要精细化的供需设计。若短期内治理权和收益分配权无法刺激足够需求,原生需求也难达预期,则更旁氏的设计成为选择。这是很多X to earn选择旁氏模型的原因,也是下周期待解决的问题。旁氏关键在于能否用伪需求刺激真需求,能否在回本周期拉长和收益降低情况下软着陆。
X to Earn强调X而非Earn。Earn可助冷启动和早期用户拓展,但不能作为唯一目标。项目应在冷启动后迅速软着陆旁氏模型,削弱早期用户利益。"X"才是项目持续运行关键,用户留存应依托应用中行为而非获得代币。"正外部性"强调项目如何吸引外部增量保证内部收益,使外需大于内供。降低用户门槛、吸引圈外流量是下周期共识。
Web3十亿用户时代 哪些领域将爆发万亿级应用
十亿用户的链上应用将在哪些场景爆发?
2018年7月,万向控股副董事长肖风博士预测区块链行业可能出现5万亿美元级别的公司。当时整个加密市场总市值仅2000多亿美元,随后一年内下跌至1000亿美元。从2018年1月最高点8300亿美元到12月最低点1000亿美元,市场下跌了88%,距离5万亿市值差距50倍。那时大多数人对行业前景感到迷茫,尽管以太坊上的DApp已初具雏形。
2020年7月,DeFi热潮点燃了加密世界,行业叙事从底层基础设施转向了产生真实价值的应用。我们经历的这个周期,应用层和协议层开始规模性爆发。"胖协议"还是"胖应用"的讨论进入视野;公链将生态发展放在首位;CryptoPunk、BAYC等蓝筹NFT成功出圈。2021年11月,加密市场总市值达到3万亿美元,距离5万亿不到一倍差距。全球加密用户数量达到1亿。
尽管2021年11月后进入下跌,但随着行业清退,熊市底部已经呈现,2023年是承上启下的重要时刻。相比择时,我们更应思考:当全球加密用户达到10亿,有15%人类进入Web3时,哪些赛道会诞生万亿级别应用?这些应用下个周期如何发展?
应用还是基础设施?
我们认为,下一个周期极有可能迎来应用层爆发。这与互联网发展路径相似,在基础设施不足时开发者致力于搭建,当大量用户具备使用条件后,行业巨头变成垄断型应用开发者。Web3路径同样如此,"应用"话语权逐渐增大,捕获用户后反向搭建适合自己的公链已成为可行路径。开发者意识到,基础设施为应用服务,掌握用户就掌握了Web3话语权。下一周期尽管基础设施尚未支撑十亿用户,但对应用开发者来说,这是抢占"制高点"的黎明时刻。
DeFi
DeFi未来探索可能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吸引圈内中心化金融机构客户,二是吸引无银行账户的圈外用户。2022年Luna崩盘后引发的暴雷事件让许多用户对Crypto产生质疑。但DEX交易量在FTX暴雷后几天内迅速翻倍,显示人们对去中心化金融协议的信任。
DeFi下一轮叙事之一是取代现有中心化金融机构。2020年DEX交易量一度占到CEX的15%,经过两轮下跌后又回升至15%左右,符合新兴技术发展曲线。CEX仍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DEX仍有很大成长空间。特别是在衍生品交易方面,DEX占比不到2%,但衍生品是很多中心化交易所的利润大头。要实现与CEX相当的衍生品交易体验,目前DEX在响应速度、并发处理、深度、便利性等方面还远不及CEX。这需要L2扩容、跨链、隐私保护、流动性等多方面探索。
另一个DeFi发展方向是在低金融化的第三世界国家发展,低门槛获取用户。DeFi可能帮助这些国家绕过传统金融体系,直接使用数字货币进行生活支付。目前部分非洲、南美国家已开始接受BTC付款。要实现这一愿景,需要技术迭代降低门槛,如AA钱包和智能合约钱包的发展、建立链上信用机制等,还需考虑本地化推广和用户教育。
DeFi要在下一周期实现爆发式增长,需要多个底层基础设施的协同发展。投资者和开发者除关注协议本身,还要关注底层设施建设。
X to Earn
2021年Axie Infinity将Play to earn带入视野,在东南亚几个国家成为国民游戏。2022年初StepN将Earn边界拓展到"X"。随后各种X to Earn项目蜂拥而至,但大多未脱离StepN框架。StepN崩盘后引发关于代币经济的讨论:旁氏设计的利弊、NFT蓄水池的影响、多链产出的权衡等。
旁氏玩法伴随币圈多年。回顾历史,许多代币经济本质是旁氏,但崩盘前很难下定义。崩盘后也不应全盘否定,而应复盘反思其在代币经济发展中的探索。如Fcoin失败已成历史,但其"交易即挖矿"为后来DeFi的"流动性挖矿"热潮奠定基础。
讨论X to Earn不应定义旁氏,而应探讨代币经济与用户行为如何捆绑。目前主要有三种代币方案:
这个周期多数项目开始融合多种代币类型。质押型代币更强调未来产出,需要精细化的供需设计。若短期内治理权和收益分配权无法刺激足够需求,原生需求也难达预期,则更旁氏的设计成为选择。这是很多X to earn选择旁氏模型的原因,也是下周期待解决的问题。旁氏关键在于能否用伪需求刺激真需求,能否在回本周期拉长和收益降低情况下软着陆。
X to Earn强调X而非Earn。Earn可助冷启动和早期用户拓展,但不能作为唯一目标。项目应在冷启动后迅速软着陆旁氏模型,削弱早期用户利益。"X"才是项目持续运行关键,用户留存应依托应用中行为而非获得代币。"正外部性"强调项目如何吸引外部增量保证内部收益,使外需大于内供。降低用户门槛、吸引圈外流量是下周期共识。
下周期旁氏项目仍将存在且可能大放异彩,崩盘时造成巨大市场影响。需记住:
游戏和元宇宙
2022年GameFi融资额达51.89亿美元,占比第一。游戏项目数量占我们项目库总数约20%,仅次于DeFi。这得益于"元宇宙"投资热和Axie Infinity的NFT游戏结合。
然而,"游戏"和"元宇宙"并非同一概念。游戏强调竞技或成长,"元宇宙"强调现实世界在虚拟世界的"映射"。多数自称"元宇宙"的项目实为MMORPG游戏,很多"Web3游戏"仅是老套游戏加NFT。
这两种方案都不是游戏终局。游戏能赚钱是因为能让人快乐。Web3可改善一些问题如数据所有权、代币冷启动、NFT稀有性验证等,但游戏根本问题始终是如何做得好玩,然后再加入Web3元素。
下一周期,多数打着3A旗号却不好玩的游戏将消失。能爆发的Web3游戏应在好玩、能吸引玩家、有正向现金流基础上,辅以轻量代币模型,将Token用作分红权益而非与用户行为强绑定。应分流玩家与投资者,让喜欢虚拟世界的玩家做"英雄梦",让希望获得收益的投资者做决策获得收益。
我们也关注游戏基础设施建设,如提供原生区块链游戏引擎的Fragcolor,打造链上AR交互的Anima,提供多链元宇宙解决方案的Matrix World和ChapterX,已积累数十万用户的元宇宙项目SecondLive等。真正能改变世界的是那些带来新奇体验且充满想象力的产品。
NFTFi
NFT市场流动性匮乏问题亟需解决。NFTfi与DeFi最大差异在于,主流NFT作品PFP同时具备一致性和非一致性。目前主要有三类流动性解决方案:
Marketplace:从List标的分为艺术品和综合性NFT Marketplace。综合型市场以Opensea为首,面临Blur等挑战者竞争。
Aggregator:如Gem、Genie(已被Opensea、Uniswap收购)。Blur更像给自己Marketplace引流。
AMM Protocol:如Sudoswap,通过多Pool方式让市场定价解决非一致性流动性问题。
NFT借贷市场主要有P2P模式(NFTfi、Arcade、x2y2)和P2Pool模式(BendDAO)。我们认为P2P模式借贷会持续受到Marketplace挤压。
NFT定价方案有同行定价(如Abacus)和AI定价(如NFTbank、Upshot)。同行定价有天生缺陷,AI定价面临价值捕获问题。
碎片化曾被寄予厚望,但随着Fractional更名Tessera,NFTX、NFT20、Unicly式微后不再受重视。多数碎片化方案未解决为何要碎片化及其对流动性的影响。
整个NFTfi市场仍处早期阶段,流动性解决方案是当前要务。我们认为Marketplace、AMM Protocol、Lending Protocol是投资人最需关注的细分领域。短期内Marketplace仍是主要解决方案,但订单流处理会更专业化和便捷化。
钱包
钱包作为最大用户入口,在降低门槛方面扮演重要角色。近年钱包发展分为智能合约钱包和MPC钱包两个分支。智能合约钱包以Gnosis Safe为首,MPC+TSS方案由Fireblock应用在托管钱包上。但这两者都不是终局,钱包发展可能仍依赖Vitalik提出的账户抽象方案。
尽管EOA钱包向AA钱包发展趋势不可逆,但其他钱包不会等待。MPC钱包发展如火如荼,现在是抢占市场黄金期。钱包有两种路径:
在技术实现相似情况下,如何通过强运营拓展用户边界是新钱包团队核心竞争力。第一种路径意味着任何用户入口都可打造自己钱包;第二种路径需要强大BD能力迅速扩大影响力。钱包发展可能与公链接轨,承载更大叙事并进一步沉淀用户。
钱包本质是"私钥管理工具"。即使最终用户接触不到公私钥管理,只要建于区块链网络之上,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