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 #Gate品牌蓝创作挑战# 💙
用Gate品牌蓝,描绘你的无限可能!
📅 活动时间
2025年8月11日 — 8月20日
🎯 活动玩法
1. 在 Gate广场 发布原创内容(图片 / 视频 / 手绘 / 数字创作等),需包含 Gate品牌蓝 或 Gate Logo 元素。
2. 帖子标题或正文必须包含标签: #Gate品牌蓝创作挑战# 。
3. 内容中需附上一句对Gate的祝福或寄语(例如:“祝Gate交易所越办越好,蓝色永恒!”)。
4. 内容需为原创且符合社区规范,禁止抄袭或搬运。
🎁 奖励设置
一等奖(1名):Gate × Redbull 联名赛车拼装套装
二等奖(3名):Gate品牌卫衣
三等奖(5名):Gate品牌足球
备注:若无法邮寄,将统一替换为合约体验券:一等奖 $200、二等奖 $100、三等奖 $50。
🏆 评选规则
官方将综合以下维度评分:
创意表现(40%):主题契合度、创意独特性
内容质量(30%):画面精美度、叙述完整性
社区互动度(30%):点赞、评论及转发等数据
香港稳定币监管生效在即 市场热潮引监管警惕
香港稳定币监管新规即将生效,市场热情高涨引发监管关注
8月1日,香港《稳定币条例》将正式生效。与美国稳定币法案引发的巨大反响相比,香港的稳定币政策在加密货币领域影响较小,但在股票市场却产生了显著影响。
自香港稳定币草案通过以来,港股稳定币相关板块迎来了大幅上涨。不少股票实现翻倍增长,甚至出现10倍涨幅的个股,引发投资者热议,上市公司也借机增资。然而,这种热潮也引起了监管机构的担忧。近期,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在官网发表文章《行稳致远的稳定币》,试图为过热的稳定币市场降温。
5月21日,香港立法会三读通过稳定币条例草案。该条例包括牌照制、100%全额储备、2500万港元实缴股本、反洗钱条例等内容,与其他主要地区的立法大致相同。然而,市场对此反应两极化。加密货币市场普遍持悲观态度,认为香港在该领域影响力有限,即使完善监管框架,也难以摆脱美元稳定币的附属地位。
相比之下,传统金融市场对此消息反应积极。大型企业纷纷布局,传统媒体和券商竞相报道,使稳定币话题突破圈层限制。讨论范围从稳定币的内涵、应用场景延伸到人民币稳定币的必要性辩论,似乎万亿市场即将爆发。
然而,就在条例生效前夕,香港金管局总裁发文表示,稳定币正被过度概念化,呈现泡沫化趋势。他指出初期只会批出少数稳定币牌照,呼吁投资者保持冷静和独立思考。同时,金管局将就监管和反洗钱指引征求市场意见,并在反洗钱方面制定更严格要求,以降低稳定币被用作洗钱工具的风险。
这种谨慎态度源于市场的过热反应。多家与稳定币相关的上市公司股价大幅上涨。例如,国泰君安国际获批虚拟资产全链条服务后,股价年内涨幅达4.58倍。金涌投资宣布与AnchorX签订战略合作后,次日股价暴涨533.17%。中国三三传媒公告筹备申请稳定币牌照后,股价今年累计涨幅高达14.95倍。
这种"概念炒作"效应极其强劲,吸引了各类企业争相布局。据报道,已有50-60家公司有意申请香港稳定币牌照,包括内地央企、金融机构和互联网巨头。
但香港金管局表示,多数申请机构仅停留在概念阶段,缺乏实际应用场景或缺乏发行技术和风险管控能力。为此,金管局计划采用类似邀请制的初筛机制,通过预先沟通筛选合格申请人。
市场普遍认为,已参与稳定币沙盒试点的机构更有可能获得牌照。去年7月启动的沙盒测试已进入第二阶段,参与者包括京东币链科技、圆币创新科技和渣打联合体等。尽管金管局强调入选沙盒不等于获得牌照,但这些机构在满足监管要求方面显然更有经验。
香港在牌照审批中主要考虑三个方面:技术实现能力、应用场景需求和风控能力。大型企业在这些方面具有优势,而中小企业的成功率较低。
尽管监管机构呼吁降温,但市场热情短期内难以消退。美国稳定币发展对香港有一定联动效应,加上离岸人民币稳定币的讨论持续升温,都为市场提供了持续性叙事。
对于参与者而言,稳定币市场潜力巨大,正在形成完整的产业链。零售主体可通过稳定币降低交易成本,支付主体可借此深入数字资产市场。即便仅为获得资本市场青睐,也有企业愿意参与其中。多家集团已宣布大额配股融资计划,如OSL集团计划融资近24亿港元。
然而,牌照的实际效用和业务需求的可行性仍有待验证。考虑到高额的准入门槛和持续合规成本,没有强劲商业模式支撑的企业贸然申请可能得不偿失。正如金管局所言,能够行稳致远的企业终究是少数,而那些仅为蹭热点的企业可能会在经过牌照的考验后回归原点。
因此,关注相关股票的投资者需要保持谨慎,审慎评估各家企业的实际实力和长期发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