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稳定币新格局:境内外联动探索CNYC和CNHC发展

人民币稳定币发展:内外结合模式的探索

近期,随着央行行长在陆家嘴论坛的发言以及香港即将实施的《稳定币条例》,稳定币话题再次引发广泛关注。区块链和分布式账本等新兴技术推动了央行数字货币和稳定币的蓬勃发展,同时也为金融监管带来了巨大挑战。

传统上,境外离岸人民币业务以香港为中心,辐射新加坡、伦敦等地。而境内离岸人民币业务则兼具"在岸"和"离岸"特征,以账户管理为核心运行机制。针对人民币稳定币的发展,一些观点主张先在香港试点离岸人民币稳定币,待条件成熟后再在国内自贸试验区等境内离岸市场探索。

然而,考虑到Web3.0时代稳定币的特性已超越传统离岸与在岸的界限,我们认为应采取境内外联动的人民币稳定币发展模式。这种方式有利于实现战略统筹、主动监管和协同推进。理由如下:

首先,面对美元抵押型稳定币的迅速发展和全球稳定币监管的快速演进,我国需要从金融安全和货币主权的角度出发,主动研究和监管稳定币,系统规划人民币稳定币的改革试点。

其次,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规模有限,可能难以独立支撑人民币稳定币达到规模经济效应,特别是在要求稳定币与法币资产1:1储备的条件下。

再者,稳定币的发行与交易监管涉及身份认证、反洗钱等诸多前沿挑战,各国各地区都在积极推动监管创新。因此,中央相关部门应在人民币稳定币监管中发挥主导作用,同时寻求香港监管部门的协调配合。

上海自贸试验区自2013年成立以来,已基本建立与国际经贸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央行也宣布了包括在上海临港新片区开展离岸贸易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在内的多项措施。因此,可以考虑在上海自贸试验区与香港同步推动人民币稳定币的创新探索。

对于境内离岸人民币稳定币(CNYC),可以考虑两种模式:一是由清算组织、大型商业银行、头部支付机构、知名投资机构等在上海自贸区共同成立稳定币发行机构,探索链上发行与运营机制,并面向授权机构形成批发市场,再由授权机构面向合格企业或个人兑换,构建零售市场。二是依托部分数字人民币运营机构在上海自贸区的分支机构,直接在链上铸造和运营人民币稳定币,并在兑付给特定合格经济主体时履行合规责任。

无论采取哪种模式,都需要同步实现以下要求:设置充足的资产储备,包括人民币现金、短期国债等高流动性资产,以及一定比例的数字人民币储备;建立完善的风险识别、资产隔离与托管、内部控制等合规运营机制;借鉴上海自贸区FT账户的"电子围网"特点,通过技术标准与智能合约的创新设计,限制人民币稳定币的持有和使用主体。

对于境外离岸人民币稳定币(CNHC),可以推动境内外机构在香港共同成立发行机构,或允许境内部分授权银行或支付机构通过其香港法人机构发行,以符合香港地区的相关法律规定。这将形成境内外双重人民币稳定币体系,并可探索CNYC与CNHC的交换与互通机制。

CNYC短期内主要用于提升跨境贸易与商务活动的支付结算效率,而CNHC则旨在强化香港在人民币国际化中的地位,可用于链上金融活动和大宗商品交易结算,尤其是支持基于人民币资产的RWA(Real-World Assets),共同提升人民币及人民币资产的全球影响力。

监管方面,境内外监管部门与人民币稳定币发行机构应通力合作,持续推动智能化技术创新,有效识别区块链生态系统中的人民币稳定币二级市场活动,防范非法资金流动和非法活动。

需要注意的是,稳定币在单一性、弹性和完整性三大关键标准上仍存在缺陷。人民币稳定币的改革探索需要严控风险、循序渐进、规模适度,同时应尽快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以在全球稳定币法律博弈中强化话语权。

展望未来,可以借鉴国际清算银行提出的"金融互联网"(Finternet)概念,基于统一账本建设,推动数字人民币、银行代币化存款与稳定币等的协同发展,实现互补共赢。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人民币稳定币发展模式可"内外结合"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3
  • 转发
  • 分享
评论
0/400
0xDreamChaservip
· 9小时前
又玩离岸?早该改了
回复0
FOMOmonstervip
· 9小时前
看来usdt要失宠了?
回复0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