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9月下旬以来,中国股市经历了一波强劲反弹。金融监管部门的政策举措和中央政治局会议超出预期地提振了市场情绪,A股和港股市场领涨全球。然而,国庆节后市场却出现回落,这不禁让人思考:本轮行情是昙花一现还是大底已现?本文将从经济基本面、政策和股市估值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整体来看,国内经济基本面仍然偏弱,虽有一些边际改善迹象,但尚未出现明显转折信号。国庆期间消费活跃度有所提升,但主要经济指标中尚未充分体现。预计未来几个季度,在政策支持下中国经济可能呈现温和复苏态势。
9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8%,环比上升0.7个百分点,显示制造业景气度有所回升。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0%,环比小幅下降0.3个百分点,非制造业景气水平略有回落。
8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17.8%,主要受去年同期高基数等因素影响。
8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6%。1-8月平均,全国CPI同比上涨0.2%。
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726亿元,同比增长2.1%。
从金融前瞻指标来看,社会整体融资需求相对不足。二季度以来M1与M2同比增速放缓,二者剪刀差攀升至历史高位,反映需求相对疲软且金融体系存在一定空转,货币政策传导效果受阻,短期经济基本面仍有待改善。
回顾过去20年A股市场阶段性底部特征,政策信号通常力度较大且需超出投资者预期,往往是A股企稳反弹的关键条件。近期政策超预期发力,政策信号已经显现。
9月24日,央行宣布创设新的货币政策工具支持股市稳定发展,包括:
创设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首期操作规模5000亿元。
创设股票回购增持专项再贷款,首期额度3000亿元。
9月26日,金融监管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涉及培育长期资金、发展权益类基金、完善配套政策等11条要点。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持续的信用收缩,私营部门去杠杆,政府部门信用扩张未能有效对冲。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是投资回报预期低和融资成本较高。本轮政策变化聚焦于降低融资成本和提振投资回报预期,属于对症下药。但能否实现中长期可持续的再通胀,还需要后续结构性的财政刺激和政策落地执行,否则市场复苏可能难以持续。
10月8日国家发改委新闻发布会未能满足市场对大规模财政刺激的预期,这也是国庆后市场回调的主要原因之一。
从下跌时间长度、幅度和估值水平等角度来看,本轮行情已呈现出市场底部特征。
截至10月9日,A股估值水平已修复至中位数附近。9月底反弹程度较高,已达到今年初对疫情重启经济加速预期时的PE倍数。
横向比较,中国市场相对新兴市场的估值目前仍处于亚太地区最低水平,接近韩国。
总的来说,市场反转关键在于中期基本面信号的确认。目前基本面数据尚未明显改善,近期短期上涨主要由预期和资金推动。高波动市场往往伴随过度反应,历史性暴涨后出现回调既是技术需要也在情理之中。
货币政策率先加码后,后续财政政策能否跟进是近期影响股市上行节奏和空间的主要因素。从长期来看,近期下跌更像是调整而非趋势终结,中长期A股大底或已见,但主升浪尚未到来。投资者宜保持耐心,关注政策落地和经济基本面改善情况。
5k 热度
19k 热度
103k 热度
485 热度
17k 热度
A股市场大底已现? 基本面、政策与估值全面分析
A股市场:史诗级上涨后的前景如何?
自9月下旬以来,中国股市经历了一波强劲反弹。金融监管部门的政策举措和中央政治局会议超出预期地提振了市场情绪,A股和港股市场领涨全球。然而,国庆节后市场却出现回落,这不禁让人思考:本轮行情是昙花一现还是大底已现?本文将从经济基本面、政策和股市估值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基本面
整体来看,国内经济基本面仍然偏弱,虽有一些边际改善迹象,但尚未出现明显转折信号。国庆期间消费活跃度有所提升,但主要经济指标中尚未充分体现。预计未来几个季度,在政策支持下中国经济可能呈现温和复苏态势。
9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8%,环比上升0.7个百分点,显示制造业景气度有所回升。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0%,环比小幅下降0.3个百分点,非制造业景气水平略有回落。
8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17.8%,主要受去年同期高基数等因素影响。
8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6%。1-8月平均,全国CPI同比上涨0.2%。
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726亿元,同比增长2.1%。
从金融前瞻指标来看,社会整体融资需求相对不足。二季度以来M1与M2同比增速放缓,二者剪刀差攀升至历史高位,反映需求相对疲软且金融体系存在一定空转,货币政策传导效果受阻,短期经济基本面仍有待改善。
二、政策
回顾过去20年A股市场阶段性底部特征,政策信号通常力度较大且需超出投资者预期,往往是A股企稳反弹的关键条件。近期政策超预期发力,政策信号已经显现。
9月24日,央行宣布创设新的货币政策工具支持股市稳定发展,包括:
创设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首期操作规模5000亿元。
创设股票回购增持专项再贷款,首期额度3000亿元。
9月26日,金融监管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涉及培育长期资金、发展权益类基金、完善配套政策等11条要点。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持续的信用收缩,私营部门去杠杆,政府部门信用扩张未能有效对冲。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是投资回报预期低和融资成本较高。本轮政策变化聚焦于降低融资成本和提振投资回报预期,属于对症下药。但能否实现中长期可持续的再通胀,还需要后续结构性的财政刺激和政策落地执行,否则市场复苏可能难以持续。
10月8日国家发改委新闻发布会未能满足市场对大规模财政刺激的预期,这也是国庆后市场回调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估值
从下跌时间长度、幅度和估值水平等角度来看,本轮行情已呈现出市场底部特征。
截至10月9日,A股估值水平已修复至中位数附近。9月底反弹程度较高,已达到今年初对疫情重启经济加速预期时的PE倍数。
横向比较,中国市场相对新兴市场的估值目前仍处于亚太地区最低水平,接近韩国。
总的来说,市场反转关键在于中期基本面信号的确认。目前基本面数据尚未明显改善,近期短期上涨主要由预期和资金推动。高波动市场往往伴随过度反应,历史性暴涨后出现回调既是技术需要也在情理之中。
货币政策率先加码后,后续财政政策能否跟进是近期影响股市上行节奏和空间的主要因素。从长期来看,近期下跌更像是调整而非趋势终结,中长期A股大底或已见,但主升浪尚未到来。投资者宜保持耐心,关注政策落地和经济基本面改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