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生加密的末法时代## 一、向合规低头Crypto从小众走向主流的过程中,去中心化的区块链为世界提供了一片监管的荒野。虽然中本聪的点对点电子支付系统未能成功,但它打开了一个平行世界的大门。这个存在于无数节点之上的互联网,超越了法律、政府乃至社会与宗教的约束。监管之外的自由是推动这个行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从ICO开始的资产发行及其变体、DeFi的兴起、到今日的超级应用稳定币,无一不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正是摆脱了传统金融的束缚,才造就了今天的加密行业。然而,随着BTC ETF的通过或特定政治事件的发生,原生加密似乎已进入末法时代。行业开始寻求合规,试图满足传统金融的需求,稳定币、实物资产代币化、支付成为发展主流。除此之外,我们似乎只剩下纯粹的资产发行,一张图片、一个故事、一串合约地址成为日常谈资。我们之所以走到这一步,根本原因在于区块链缺乏有效手段约束地址背后各种实体的不当行为。我们只能保证节点的诚实性和DeFi的无中介性,却无法阻止这个"黑暗森林"中可能发生的任何事情。NFT、GameFi、SocialFi等领域极度依赖项目背后的实体,区块链虽有极佳的筹资能力,但如何确保这些资金被合理使用并将一个构想变成真正的项目?非金融化的愿景并非仅靠基础设施性能提升就能实现。在中心化服务器上都难以完成的事,又如何期望在链上做好?我们无法对项目方实施"工作量证明",如今向合规低头或许是未来非金融化的开端,这虽然讽刺却又无可避免。Crypto正在成为传统金融的一个子集,这个账本的话语权开始被上层剥夺。自下而上的创新越来越少,机会也在被压缩,我们正在迎来链上霸权时代。## 二、稳定币的演变链上霸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稳定币和传统互联网模式的重演。在稳定币领域,法币支持的稳定币和收益率稳定币(YBS)正逐渐主导市场。近期通过的《天才法案》对稳定币发行提出了明确规定:1. 定义"支付稳定币"为用于支付或结算的数字资产,要求1:1全额美元或高流动性资产支持。2. 只有获得许可的发行人才能合法发行稳定币。3. 发行人需持有与稳定币等值的储备资产,确保稳定性和偿付能力。4. 要求定期公开储备情况,大规模发行人需接受年度财务审计。5. 建立明确的监管框架,将稳定币纳入银行类监管而非证券监管。6. 通过清晰的法律框架促进稳定币行业发展,同时维护美元在数字经济中的主导地位。7. 限制大型科技公司未经监管许可发行稳定币。这一法案的通过意味着链上交易媒介正式被美国接管,美国私企可享受美债红利,同时美国对链上交易将拥有极高的掌控权。这可能带来一些潜在风险,比如DeFi项目中的稳定币突然被冻结的场景。另一方面,YBS稳定币如Ethena等项目的构想是在牛市中提供高收益率,同时保持较高稳定性。然而,现在各方都开始涉足YBS稳定币领域,从传统对冲基金到做市商,再到交易所。这种趋势似乎已经脱离了原有的意义,变成了一场市场份额争夺战。在这个过程中,技术创新和去中心化似乎不再重要,APY和便捷性成为主导因素。虽然相比于一些投机性项目,YBS稳定币可能是更好的选择,但这种类似中心化交易所理财产品的模式成为主流,也反映了行业创新路径的局限性。## 三、资产发行的演变公链作为最大的资产发行平台,从ICO开始经历了多次变革。然而,当前的发展趋势似乎正在向传统互联网模式靠拢。一些项目的盈利模式已经无限接近Web2,对社区的回馈几乎为零。Launchpad成为原生加密用户寻求暴富的乐土,但这个领域同样存在问题。资产发行开始变得复杂,甚至出现完全脱链发展的趋势。从AI框架到离链项目发币,再到链下资产发行平台,行业的底线似乎在不断降低。面对市场冷淡和叙事乏力,一些项目开始采用更激进的策略。例如,Virtuals结合了特定交易平台的Launchpool和Alpha机制,通过质押换取分配和打新机会,形成一个循环。这种直接的模式虽然在短期内推高了币价,但其长期可持续性值得商榷。在过去的周期中,各种创新模式中诞生了DeFi这样的宝藏,为行业带来了大量新想法。然而,当前阶段的投机行为是否能创造类似的价值还有待观察。我们看到的是发行门槛的不断降低,伴随而来的是更多潜在风险。这或许意味着行业需要建立新的规则。## 四、注意力经济的崛起项目的成功越来越依赖于注意力的获取,而非单纯的技术和叙事。从使用积分吸引用户到大规模投资KOL营销,项目方正在采用各种方式来购买注意力。这种趋势使得加密项目的推广策略越来越接近传统互联网营销模式。一些平台正尝试将注意力量化,例如通过AI驱动的系统评估信息"价值"。然而,这种方法是否能真正捕捉长期价值还有待验证。Token正在成为一种"快销品",项目生命周期缩短,用户忠诚度下降。虽然项目努力营销本身无可厚非,但当前行业似乎出现了全员Pump化的趋势。影响力变现已成为一种成熟的商业模式,从政治人物到交易所再到KOL,每个参与者都在寻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结语稳定币和区块链支付的主流化已成定局。然而,作为这个生态系统的原住民,我们可能需要更多:链上原生的稳定币、非金融化应用、新的创新浪潮,而不仅仅是一个流量至上的Web3世界。虽然时间似乎在验证一些比特币早期支持者的预言,但我们仍然希望未来能够超越这些局限,开创真正去中心化和创新的新纪元。
加密行业末法时代:合规、稳定币与注意力经济的崛起
原生加密的末法时代
一、向合规低头
Crypto从小众走向主流的过程中,去中心化的区块链为世界提供了一片监管的荒野。虽然中本聪的点对点电子支付系统未能成功,但它打开了一个平行世界的大门。这个存在于无数节点之上的互联网,超越了法律、政府乃至社会与宗教的约束。
监管之外的自由是推动这个行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从ICO开始的资产发行及其变体、DeFi的兴起、到今日的超级应用稳定币,无一不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正是摆脱了传统金融的束缚,才造就了今天的加密行业。
然而,随着BTC ETF的通过或特定政治事件的发生,原生加密似乎已进入末法时代。行业开始寻求合规,试图满足传统金融的需求,稳定币、实物资产代币化、支付成为发展主流。除此之外,我们似乎只剩下纯粹的资产发行,一张图片、一个故事、一串合约地址成为日常谈资。
我们之所以走到这一步,根本原因在于区块链缺乏有效手段约束地址背后各种实体的不当行为。我们只能保证节点的诚实性和DeFi的无中介性,却无法阻止这个"黑暗森林"中可能发生的任何事情。NFT、GameFi、SocialFi等领域极度依赖项目背后的实体,区块链虽有极佳的筹资能力,但如何确保这些资金被合理使用并将一个构想变成真正的项目?
非金融化的愿景并非仅靠基础设施性能提升就能实现。在中心化服务器上都难以完成的事,又如何期望在链上做好?我们无法对项目方实施"工作量证明",如今向合规低头或许是未来非金融化的开端,这虽然讽刺却又无可避免。
Crypto正在成为传统金融的一个子集,这个账本的话语权开始被上层剥夺。自下而上的创新越来越少,机会也在被压缩,我们正在迎来链上霸权时代。
二、稳定币的演变
链上霸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稳定币和传统互联网模式的重演。
在稳定币领域,法币支持的稳定币和收益率稳定币(YBS)正逐渐主导市场。近期通过的《天才法案》对稳定币发行提出了明确规定:
这一法案的通过意味着链上交易媒介正式被美国接管,美国私企可享受美债红利,同时美国对链上交易将拥有极高的掌控权。这可能带来一些潜在风险,比如DeFi项目中的稳定币突然被冻结的场景。
另一方面,YBS稳定币如Ethena等项目的构想是在牛市中提供高收益率,同时保持较高稳定性。然而,现在各方都开始涉足YBS稳定币领域,从传统对冲基金到做市商,再到交易所。这种趋势似乎已经脱离了原有的意义,变成了一场市场份额争夺战。
在这个过程中,技术创新和去中心化似乎不再重要,APY和便捷性成为主导因素。虽然相比于一些投机性项目,YBS稳定币可能是更好的选择,但这种类似中心化交易所理财产品的模式成为主流,也反映了行业创新路径的局限性。
三、资产发行的演变
公链作为最大的资产发行平台,从ICO开始经历了多次变革。然而,当前的发展趋势似乎正在向传统互联网模式靠拢。一些项目的盈利模式已经无限接近Web2,对社区的回馈几乎为零。
Launchpad成为原生加密用户寻求暴富的乐土,但这个领域同样存在问题。资产发行开始变得复杂,甚至出现完全脱链发展的趋势。从AI框架到离链项目发币,再到链下资产发行平台,行业的底线似乎在不断降低。
面对市场冷淡和叙事乏力,一些项目开始采用更激进的策略。例如,Virtuals结合了特定交易平台的Launchpool和Alpha机制,通过质押换取分配和打新机会,形成一个循环。这种直接的模式虽然在短期内推高了币价,但其长期可持续性值得商榷。
在过去的周期中,各种创新模式中诞生了DeFi这样的宝藏,为行业带来了大量新想法。然而,当前阶段的投机行为是否能创造类似的价值还有待观察。我们看到的是发行门槛的不断降低,伴随而来的是更多潜在风险。这或许意味着行业需要建立新的规则。
四、注意力经济的崛起
项目的成功越来越依赖于注意力的获取,而非单纯的技术和叙事。从使用积分吸引用户到大规模投资KOL营销,项目方正在采用各种方式来购买注意力。这种趋势使得加密项目的推广策略越来越接近传统互联网营销模式。
一些平台正尝试将注意力量化,例如通过AI驱动的系统评估信息"价值"。然而,这种方法是否能真正捕捉长期价值还有待验证。Token正在成为一种"快销品",项目生命周期缩短,用户忠诚度下降。
虽然项目努力营销本身无可厚非,但当前行业似乎出现了全员Pump化的趋势。影响力变现已成为一种成熟的商业模式,从政治人物到交易所再到KOL,每个参与者都在寻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结语
稳定币和区块链支付的主流化已成定局。然而,作为这个生态系统的原住民,我们可能需要更多:链上原生的稳定币、非金融化应用、新的创新浪潮,而不仅仅是一个流量至上的Web3世界。
虽然时间似乎在验证一些比特币早期支持者的预言,但我们仍然希望未来能够超越这些局限,开创真正去中心化和创新的新纪元。